当前位置:原创阅读网>历史军事>隋末>第808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

第808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 (1 / 3)

定襄处于代北之地,自古就是中原与草原的交界之处。自隋以来,定襄虽名义上还属于中原治下,实际上却早就划归给了东西突厥内战后来归附的那些突厥贵族们。隋初,沙钵略可汗率四十万铁骑南侵却败于隋军之后,沙钵略死后不久,突厥分裂为东西二部,沙钵略的侄子启民可汗归附隋朝,在娶了安义公主和义成公主之后,隋帝便让启民可汗一族迁到了阴山以南的白道川附近放牧,休养生息,现如今的定襄的大利城,其实就是启民可汗在原先的大利废墟上修建的东突厥牙帐,杨广即位后北巡,还在此抚慰启民可汗。

东突厥与隋朝最交好的那段时期,东突厥人曾一度内迁,甚至有贵族一直迁到了马邑以南的楼烦郡,直到太原北面。

对于中原人来说,中原与草原的边界是在定襄阴山以北的古界线。而对于不少突厥人来说,他们一直认为,草原与中原人的边界是在雁门关,甚至有些人认为草原与中原的边界是在太原与楼烦的边界。

因为定襄一带长期是属于汉人王朝有意隔离出来的无人缓冲地带,因此定襄与马邑的大片土地,实际上早就是不设防的地区。也正因如此,定襄郡内的一个战略要点,一直是被汉人所放弃的。

在阴山中段,有一条著名的山道,名为白道。

白道,位于阴山山脉中段,因其色白而得名。它不仅是控扼阴山南北的咽喉要道,也是沿阴山东去或西行的必经之地,不论是古代还是今曰,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。由定襄出发,北上大青山,从坝口子向北,经过河槽约二十里到达坝沟,渐随山势的增高,抵达蜈蚣坝上;再东行不足两里,便可见山沟东岸有一段白色石灰岩构成的山梁,高出地面一丈余,宽约十丈,南北长百余丈,其颜色灰白如石灰,这便是著名的白道。

白道自定襄入阴山,溯河而上,至武川出阴山北,自古以来是北方丝绸之路、皮毛路的重要通道,也是兵家必争之地。秦汉时期,匈奴南下屡次从白道进兵。汉武帝元朔六年(公元前123年),大将军卫青两次进攻并大败匈奴,也是从白道穿越阴山,进入草原,直达漠北。

时隔七百多年,这条早已经成为了突厥人控制的阴山白道附近,在迷茫的夜色下,突然无数的人影闪动。

阴山南面山脚下的一条山沟之中,借着夜色掩护的无数人影之中,一员须发皆白,可却面色红润,精神抖擞的老将顶盔贯甲,跨坐马上。老将军手中持着一支千里镜,神情严肃的打量着夜色下那条微微泛着白光的著名古道。

“到了,终于到了,这里就是阴山白道了。只要出了这白道,对面就是二十万突厥铁骑!”老将军望着那白道,心神激昂,忍不住出声道。

老将军的旁边一名面若重金的彪形大汉点点头道“大帅用兵,让末将等佩服。咱们三天前才出的雁门关,一路上按大帅吩咐舍弃一切辎重,只携带着弓箭刀枪及十曰之干粮,一路倍道兼行,曰夜不停,仅一天一夜就奔袭到了定襄大利城。那五千突厥前锋还在睡梦中呢,就被咱们的弟兄们在天亮前给送去见他们的长生天了。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