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原创阅读网>历史军事>朕即大宋>第十三章军费一亿八千万贯

第十三章军费一亿八千万贯 (1 / 3)

赵桓觉得这份方案十分可行,与其把这份钱留在士大夫手中醉生梦死,不如拿出来投资基建。

就算最后新政不幸失败,最起码在江南地区,留下了大量新建的平整道路,和四通八达的漕运。

到时候中央财政破产,赵桓可以学后世各国, 两手一拍,选择赖账,反正要钱没有,不行你就来打我吧。损失的主要是士大夫们的利益。最不济,最不济,赵桓还可以学米帝, 借债还债,印钱还债。这些都是万不得已的选择。

可一旦新政成功, 这就是跑步进入工业文明的捷径。

随后赵桓问道:“那计相打算如何推行这份行政?”

杨时说道:“臣打算先审计各部门今岁所需财政, 按需求缺额向东南发行债务。但不会无限制发行,最多发行一亿一千万贯,为期一年,利率暂定为百分之二。”

赵桓插手干预了一下,说道:“没必要定的如此死板。可以将债务分为两部分,其中六千万贯为长期国债,五年期,每年利率略高。剩下五千万贯为短期国债,债务一年期,利率略低。至于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,三司可以调查之后,选择一个合适数字。”

在一旁听完的宰相梅执礼问道:“按这番情况,朝廷是打算征收商税?”

计相杨时摇了摇头,笑着说道:“三司暂时并不打算征收商税。其一是我司官员如今主要精力都用于清丈被士大夫隐匿的田地。按我司预期,明年清丈出的土地至少还有上亿亩,意味着明年国家正税至少增加一成, 足以偿还债务利息,财政还有结余。”

“其二, 则是为了鼓励江南士大夫投身工商。这两年内没有工商税,无疑是工商业发展的最佳时机。江南士大夫尝到工商之利,即便后来开始征收工商税,他们亦会坚持下去。”

梅执礼微微点头,大宋本来就有鼓励工商的传统。朝廷不抑制兼并,农民都不在土地上,自然也就没什么重本抑末的说法,总不能让拥有这些土地的大豪强、大士族们去耕地。

如果当下再减免商税,至少工商业可以有一段时间的蓬勃发展,将来工商税必定会有所爆发。

如今大宋改革了税制之后,农业税就稳定下来了。

不论是否重农,朝廷田藉上的近十亿亩良田是不会消失的,那些占据土地的士大夫们该交多少田赋不会多一分,也不会少一分。

这有两个好处,首先那就是国家会更加鼓励工商。因为工商税决定了财政收入的多少,决定了国家府库充裕与否。从此中原不会再提重农抑商四个字。

另一方面,农业生产力也会进一步提升。毕竟地都是大地主,大豪族的,他们交完固定田赋之后,地里能产出多少财富, 就决定了他们的家产多少。这些人一定会想方设法改进农业生产工具,竭力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。

随着财政度支的政策定了下来,接下来就进入了最万众瞩目的时刻。

财政度支究竟应该怎么分?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