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原创阅读网>都市言情>仕途红人>第880章农转非的那批人

第880章农转非的那批人 (1 / 3)

前几年,为响应“建设新农村”号召,胡幼萍父母的村里决定把村中心那些已经空心化的老房子推倒,建设一条十字街道和一片花园。

只是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协商时,一些村民趁机提出各种要求:必须重分宅基地,要求既要位置好,面积还要扩大……

种种苛刻条件,气得村干部甩手不干了:“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。要盖房子的话,只能在原址上进行。”

胡幼萍父母和其它几户人家并没有向村干部提出什么额外要求,主要是担心重新划分宅基地的话,村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名字除掉。

为此,尽管多年来都没有在村里居住,他们却率先在推倒的老宅基础上建起了新房,当然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。

之所以要这样做,主要是胡幼萍的父母在那场“农转非”风潮里,买了城镇户口。

张峰插话道:“这是你早早出来打工的原因?”

胡幼萍点了点头:“我的学习成绩其实还可以,一方面父母觉得就是读了大学,国家也不包工作分配了,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,到时找个男人嫁了。另一方面,为了建造农村的房子,爸妈确实用光了积蓄。”

近二十年来,胡幼萍父母一直在华天市区生活,这次重回村里建造新房,好多年轻一辈都已经不认识他们了。

胡幼萍的父亲名叫胡金康,他给胡幼萍讲起买户口的原由:“那时候,‘买户口’是通俗叫法,正式提法是‘农转非’。农业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,在二十多年前,还是非常诱人的。”

“九十年代以前,虽然改革开放好多年了,但在很多地方,还是实行商品粮制度。虽然粮食是农民种的,但你要是农业户口,如果家里的存粮不够,就得花高价去国营粮油店买,而如果是城镇户口,反而是低价。还有商品油、商品布等等,都一样。”

“最重要的一点,如果你是城镇户口,一般都会安排到一个单位工作。如果拥有铁饭碗,生老病死、吃饭住宿、小孩读书等等,单位基本都会给你安排好。”

到了九十年代初期,“农转非”政策开始放开,只要愿意花钱,农村户口的人就能成为“城镇户口的人”。

最初,“农转非”政策还设置了一些附加条件,比如“必须是农村剩余劳动力”、“需要村委会证明盖章”等等。

张峰对于此事有些好奇,便插话道:“你父亲买户口化了多少钱?”

胡幼萍回忆了一下说道:“我爸说当时迁移户口就花了8000元,再加上请人办事的花销,总共化了9000多元。”

“主要是村里开了证明后,还要不停地往镇里、派出所、公安局、银行、信用社、财政所来回跑,求人、赔笑脸、请吃饭、给红包,花了1个多月时间,才拿到城镇户口本。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