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原创阅读网>历史军事>国姓窃明>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,罪责全部归死人

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,罪责全部归死人 (1 / 5)

张名振和郑成功返航泊靠苏州,就已经是三月二十二了。

再算上从苏州逆流而上、沿长江航行一千多里,经南京、九江直到武昌,至少也得四月上旬才能跟沉树人取得联系。

相比之下,北京城距离辽东战场就要近得多,仅仅三月初十这天傍晚,就已经有第一波小道消息传回,说是洪督师镇守的松山城已经被鞑子攻破。

相比之下,倒是塔山、杏山等地区的部分部队被运粮船队海路救回的事儿,影响力没那么大,山海关那边也没急着用六百里加急回报,反而比松山陷落的消息更晚送回京城。

兵部得信之后,陈新甲还没敢第一时间让崇祯知道,还怕不准确,让人再去核实――因为沦陷的消息是山海关吴三桂送回来的,没有亲历者作为直接人证。

可惜,兵部也只瞒得一夜,第二天早朝时,一些不知从哪儿风闻到蛛丝马迹的言官们,就直接跳了出来。

当然,这第一批反对者,而非陈新甲的政敌,反而是一些自以为一片公心的“正直之士”――明处的反对者往往不是最可怕的,也不是最阴险的。

那些躲在后面扇风点火,让暴脾气的同僚先上的,才是官场上最可怕的。

所以,这第一批言官,就以左都御史刘宗周、东宫詹事林欲楫、少詹事黄道周为首。

刘宗周率先出言抨击:“陛下!臣等风闻松山失陷、洪承畴部覆没,松山之战迁延半年,兵部却不能救,足见兵部人浮于事、迟钝无能!”

林欲楫紧随其后:“臣附议,臣亦弹劾兵部尚书陈新甲渎职怠惰之罪!”

说句良心话,刘宗周、林欲楫、黄道周这几个人,人品气节都是有的,历史上大明亡国时也都能殉国。只是有点过于迂腐、不知变通。

比如刘宗周当初第一次被罢官,就是因为反对杨嗣昌劝皇帝加征“练饷”,认为流贼四起就是因为税负过重,皇帝不该加钱练兵,反而应该解散一些军队减轻财政负担、然后靠轻徭薄赋就能感化李自成张献忠放下武器。

这番话也算有点道理,很符合儒家的“仁政”要求,可惜没操作性――李自成张献忠都尝到甜头了,岂是皇帝减税就能放弃造反的?

而另一位黄道周当初之所以被罢官,也是因为反对杨嗣昌、陈新甲跟鞑子议和、暂时虚与委蛇。

历史上杨嗣昌忧惧病死后,黄道周才被崇祯请回来。而这一世因为沉树人的蝴蝶效应,杨嗣昌倒是还没死,只是重病离开了京城的权力中枢、在南阳奄奄一息阻击李自成。不过这并不妨碍黄道周依然被崇祯请回来了。

于是,这些曾经或反对练饷、或反对议和的文官,就自觉大公无私,率先发难了。

崇祯还不知道松山失守的消息,听几个言官捅出来,顿时大惊,连忙质问陈新甲:“陈卿!果有此事?兵部为何不上报!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